先來個快問快答:葡萄牙產什麼葡萄酒?這個問題的答案,應該有八成的人都會回答「波特酒」;若要把範圍限縮在非加烈酒,應該也會有八成的人回答「斗羅河紅酒」。這些看似合理的答案,其實也說明了我們對於葡萄牙葡萄酒(真繞舌)有多陌生、認識有多貧乏。
舊世界中的「邊緣人」
身為產酒大國西班牙的鄰居,葡萄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都跟西班牙一樣適合種葡萄。可惜的是,較小且破碎的耕地,讓葡萄牙過往多半以釀酒合作社的方式生產葡萄酒,直到近二、三十年才誕生更多獨立酒莊,釀造技術也有了飛躍式的進步。
綠酒產區(Vinhos Verdes)位於葡萄牙西北部,上方就是西班牙以阿爾巴利諾(Albariño)聞名的下海灣產區(Rías Baixas)。氣候與地形都類似,綠酒產區的代表性品種Alvarinho事實上就是Albariño,兩個產區的風格也同樣以清爽、酸脆、明亮呈現,更因為過往農民為追求酸度,常在葡萄青綠的早熟階段便進行採收,才有「綠」酒的命名。
在全球葡萄酒市場欲振乏力的2025年,葡萄牙綠酒產區願意來台灣舉辦品酒會,不得不讓人佩服它們的野心。雖然市況低迷,踏出舒適圈尋找商機是必要之舉,但台灣畢竟是葡萄酒小市場,加上各國的名產區幾乎已經把市場瓜分殆盡,葡萄牙要進來卡位必須說著實不易。
今年綠酒產區共有十多家酒莊來台,酒款一字排開多是可以輕鬆飲用的酸爽型白酒,酒精濃度10%以下的則常有殘糖,酸甜若平衡得宜、兼以平民銅板價,其實可預期代理進來的賣相頗佳;讓人驚喜的是,不少酒莊都產有粉紅氣泡酒與干型氣泡酒,其中幾款用傳統法瓶中發酵的Brut氣泡酒,表現完全不輸隔壁棚的中高階Cava。不過在知名度矮了好幾截的情況下,怎麼定價可能就要非常傷腦筋。至於綠酒產區的少部分紅酒,乏善可陳直接略過就是了。
從消費者的角度看,若有更多夠勇敢的餐廳與進口商能引進葡萄牙,對目前漸趨「無趣」的葡萄酒市場來說,當然是喜聞樂見的結果。只是最大的問題,或許反而是:「台灣人準備好要喝葡萄牙了嗎?」,希望答案是(越來越)肯定的。



興趣過多,難以專注單一事物,終致一事無成,鎮日飲葡萄酒為樂。